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6月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红旗10上岸,便携弹增肥,咋就赢不了“笨鸟先飞”的空空弹?

扬基帧察站 扬基帧察站 2019-06-08

【上期内容:【9958二十年】每一道伤痕都当做酒窝每一次腾飞都必经坎坷


关于今儿不温不火的红场阅兵,施佬已有大作,咱们就不多说了。今儿首先应读者要求,把之前写“海响尾蛇”/海红旗-7时候忘记配上的167舰(改装前)舰空弹再装填系统的图片补上。


此时可能已经完成了新一轮装填,装填装置即将降回到甲板下


众所周知,167舰在这次改装中更换了红旗-16中程舰空导弹系统,在陆地上有与之系出同门的红旗-16A中程地空导弹系统,两者分别可兼容较新的红旗-16C/红旗-16B改进型导弹,都实现了系列化发展。而053H3现代化改装中使用的红旗-10舰空导弹,其“类似物”的陆地型号,近年来也出了不少。


去年3月《军事报道》关于陆军常规武器试验场的报道中,有一种不明型号导弹试射的画面,一些分析曾将其指向是上海航天系统的FB-10/20地空导弹系统的外贸型号。但该系统的底盘和搜索雷达均与FB-10/20有相当明显的区别,明显更加接近航天科工二院的FL-2000C。


不说别的,这个底盘就给人一种万山系列的赶脚


一看到FL-2000C这个名字,很多朋友一定会想起曾被戏称为“要你命3000”的FL-3000N,没错,后者也是航天二院的产品,同样和红旗-10存在竞争关系。之前经常上航展的FL-2000B,大概是因为仍然采用前卫-2便携式防空导弹作为拦截弹,显得档次上有些凑合;而用上90mm弹径弹体的FL-2000C,就有了登堂入室竞争一番的资格。


不过这么一看,便携味儿还是挺重的


能进入陆军常规武器试验场,起码说明FL-2000C的凑合思路得到了用户的初步认可;而和FL-2000C同样在2012年首登珠展的FB-10/20系列,虽然在底盘、雷达、包括导弹外包装等方面倒是不那么“便携”了,但其滚转弹体+单通道(俯仰)控制布局带来的一些细节特点,仍然给人一种另一种形式的凑合感。


但结合陆军在合成营一级野战防空系统上近些年来的投入程度,这种“凑合”也能理解。尽管近期包括FM-2000(红旗-17轮式外贸版)在内的很多装备的出现,似乎预示着中型合成单位的野战防空装备可能有所更新;但作为带头节约的“老大哥”,陆军近期在重装备采购上出现的诸多不同于之前预期的变数(也许在10月1日的长安街上就能见一端倪),很难说不会影响到野战防空系统的布局。



第一张细节图感谢超大网友llin7提供,可见其头部两对气动面外形不同(一对固定,可能是起稳定作用?)。等到2018年珠海航展上,它换了个漆,型号也成了FB-20。注意这套外贸系统一直使用的是泰安的TA5310L底盘


甭管谁最终能够拿到陆军野战防空系统的大单,这俩竞争对手毕竟最早是以“外贸”的形象公开示人的,然而它们在外贸市场上的发挥却乏善可陈。反观航天系统之外的“搅局者”——基于霹雳-90/90A空空导弹的外贸型号天燕-90,由兵器工业研发的天龙-6地空导弹系统,已经于2010年出口老挝,2015年出口委内瑞拉,后者去年又增购了一批。


老挝阅兵式上的天龙-6,别看WZ551底盘看着吓人,其实这东西也就一百来万人民币,一点都不贵


若论系统之间“抢买卖”,航天跟航空之间的故事也不少,比如霹雳-11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以及某新型超远程空空导弹的竞标历史......这类流传于江湖大佬口耳之间的传说确实已经不少了;随着“笨鸟先飞”的飞龙-6(2003年开始研制,2006年初步定型)在航天系统前头拿下俩单子,这种“跨界竞争”的案例以后可能还会越来越多。


类“复仇者”物咱们也搞了不少,别看天燕-90这弹好像有点大,敢想敢做也不是不可以嘛!


受限于成本,平台等诸多限制,国内这类小型野战防空系统之间的实力对比,尽管在导弹本身的气动设计上可能各有特色,但说到头来基本是半斤对八两,谁也难说就有压过谁一头的实力;而对于外贸用户来说,“先入为主”的印象又非常重要,这一点已经在与这类装备市场有着高度联系的便携式地空导弹外贸工作中得到了证明。


飞弩-6的火爆,使得国内兄弟单位近年来的产品,即使在技术上相比前者确实有了提高,却仍然很难在国外打开销路


这种竞争的白热化,很多时候甚至体现在名字上。比如,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航天科工二院展示的“全空域防空体系四大品牌”里,FL-3000N和FL-2000C这类末端防御系统被归类为“飞豹”品牌,缩写也恰好和上海航天系统的FB-10/20系列的FB一致......当然这也很有可能是这帮起名字的实在是创意不足。


上一次在珠海航展上出现的FL-2000C,系统配置轻量化之后,已经开始使用轻装合成部队的标准装备“猛士”作为底盘


不仅在末端防空领域,随着对应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国内多个战术导弹领域出现多家竞品,是完全可以预计得到,并且已经开始发生的现象。如何让这种竞争更具效率,把更多精力用在战胜国外对手拿到订单,而非倾轧乃至“自杀式降价”上,是中国武器外贸领域下一阶段必须关注的话题。


支付宝打赏码(微信也可用)

砥砺奋进,感谢支持,感动常在!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